長期以來,很多電力企業認為,輸配電線路應用復合絕緣子防污閃,只要定期清掃,便是恪盡職守。其實檢修保養早有了新理念,需要根據大氣污穢程度、污穢性質和容易發生污閃的季節等,選擇不同的科學技改和維護方案,以提高復合絕緣子的閃絡電壓,防止發生惡性停電事故。
隨著復合絕緣子使用數量的逐年增加,有關其閃絡和損壞也日趨增多。除施工與外力造成的損壞外,一類是機電性能已不能滿足安全運行的要求,導致電網發生惡性事故的產品損壞事故,如界面擊穿、芯棒脆斷、芯棒斷裂、芯棒擊穿、筒擊穿、安裝損壞等,它們所占比例約在38%~5%之間。另一類是與傳統絕緣子一樣發生的閃絡。前者多發生在早期產品上,原因是選材和工藝都不夠成熟,年損壞率約為5/100000?,F時,檢修這些運行中絕緣子損壞的方法,需要采用高新技術去對癥下藥,才能事半功倍。
界面擊穿占全部電氣損壞的60%以上,多發生在雷擊情況下。早期采用灌膠和擠包工藝的懸式產品,以及110kV的橫擔產品,近來擠壓穿傘和整體注塑的復合絕緣子也多次發生。最為嚴重的是浙江500 kV北蘭線(5403),使用剛2年多的德國西門子復合絕緣子的內絕緣擊穿,20多只產品存在護套與芯棒剝離現象。